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瑞银集团主席魏柏昂:美联储将放慢加息节奏,“衰退将至”言之过早

第一财经 2019-01-28 18:59:02

作者:杨燕青 ▪ 周艾琳    责编:孙维维

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达成的G20共识就显示了双方都有达成协议的意愿,这是一个好迹象,我认为中美之间达成新的协议符合双方利益。

回想2018年初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经历了2017年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全球同步繁荣后,各界精英对经济、金融形势一片乐观。然而,贸易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巨震、经济增速放缓接踵而至,市场对2019年的经济形势预期降至冰点。

“全球经济动能仍然良好,市场总是容易在极度乐观到极度悲观之间转化,我认为市场太悲观了,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只是适度放缓,但我们并没有进入衰退。”在第十九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期间,瑞银集团(UBS)主席魏柏昂(Axel Weber)在接受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时表示。

在魏柏昂看来,固然繁荣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这并不代表衰退行将到来。不过他也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变得更为审慎,“我认为上半年美联储可能会暂停加息,并经一步观察数据、重新评估经济情况。”

魏柏昂表示,整体加息的节奏可能会放缓,但不排除美联储会进一步向中性政策靠拢,“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不是中性的,因此下半年可能会进一步加息,2019年预计会在中期、年末分别加息一次。”他也认为,欧洲央行可能要等到2020年才会开启加息进程。

针对备受关注的贸易不确定性问题,魏柏昂则显得更为乐观。“去年12月,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达成的G20共识就显示了双方都有达成协议的意愿,这是一个好迹象,而目前中美两国也正在协商谈判,只要对话、谈判在开展,就有望达成新的协议。毫无疑问,中国正在推进对外开放,问题只是在于速度。我认为中美之间达成新的协议符合双方利益。”

魏柏昂是全球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曾任德国央行行长、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理事,他还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的5位智囊之一。2011年时,魏柏昂更一度是欧洲央行行长的热门候选人。如今已转入私营部门的他也表示,不会再参与2019年欧洲央行行长一职的角逐,但他仍希望德国政府能让德国的候选人来竞选这一重要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24日,瑞银正式控股内地合资证券公司瑞银证券,持股51%。至此,瑞银成为首家增持内地合资证券公司股权以实现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魏柏昂也表示,瑞银将加码对中国业务的投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加大对中国业务的投入,只要我们看到QDII/QFII额度制度能够更加灵活,且中国金融市场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投资者的开放程度。”

美联储或放慢加息节奏

第一财经:去年美联储的态度一度较为鹰派,但经历了美股的持续剧烈回调,美联储对于加息的立场有所软化,并于最近提出“耐心(patience)”的概念,如何看待未来的美联储货币政策?

魏柏昂:我认为上半年美联储可能会暂停加息,并进一步观察数据、重新评估经济情况,但不排除他们会继续加息,尤其是通胀压力开始上升。目前而言,通胀仍然受到抑制,整体低于2%的目标,因此通胀不是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理由。我预计上半年美联储会暂停加息,此后会观察薪资增速、通胀如何变化,随后美联储可能会在年中、年末继续加息。

第一财经:美联储的加息决策是有数据依赖性的(data-dependent),但菲利普斯曲线在危机后有所改变,通胀很难会出现明显上行压力。你为何认为美联储会在上半年暂停加息、下半年继续加息?是因为金融市场脆弱性还是经济增长动能?

魏柏昂:目前就金融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非常悲观。究竟美国是否会进入衰退,抑或是说只是间歇性疲软,我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市场认为美国衰退的风险上升,但我认为这太过悲观,目前衰退的可能性很小。美国劳动力市场最新公布的2018年12月非农就业数据亮眼,新增就业人数超出预期,但市场现在经历的间歇性疲软主要是由于信心消退和避险情绪所致,晚些时候市场可能会重拾部分动能。

不排除美联储会进一步向中性政策靠拢,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不是中性的,因此下半年可能会进一步加息,2019年可能会在中期、年末分别加息一次,但是整体会放缓节奏,但如果经济数据持续维持强劲态势,且验证了美联储此前对经济的评估,美联储不排除会继续加息。

“衰退将至”言之过早

第一财经:你不认为衰退将要来临,但是美国的这轮扩张周期是由很强的刺激政策所推动的,有观点认为这种(顺周期的)刺激并非必要,而且会导致此后周期很快终结,这也是(全球第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观点,他认为下一次衰退可能会在2020年到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魏柏昂:美国在近年来的确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刺激政策的支持,例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然现在已经开始收紧,还包括2018年推出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税制改革大幅降低了公司税收,不过财政刺激效果正在减弱,2019年货币、财政的刺激效应都会下降,但整体而言美国经济仍然很强劲。

一般而言,有两种触发点可能会引发衰退,一是金融脆弱性,但我不认为美国金融系统现在很脆弱;此外,货币政策执行上出现误判是另一个可能,即央行收紧太快,但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会耐心等候,不会破坏经济增长动能。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衰退触发因素现在并不存在。我认为现在经济数据只是稍显疲软,这轮扩张周期已经持续了九年,这是战后时期最长的扩张周期。很自然地,其动能可能已有所放缓,但并不意味着就会直接转入衰退,而更可能是区间波动,我认为现阶段衰退的概率并不大。

第一财经: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才是症结所在。你认为美股的估值是否仍然太高?

魏柏昂:过去多年来,美股受到了货币政策的支持。如今的变化是,美联储去年开始缩表,欧洲央行开始减少购债规模,全球而言,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开始转变。过去央行对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tailwind),但现在这种推动力变成了阻力(headwind)。量化宽松(QE)和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压低了债券收益率,这使得股票更具投资吸引力,但现在全球货币政策开始转向。不过,我认为欧洲央行在2019年还不会加息,至少不会早于今年9月。全球货币政策都还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模式,而不是马上大幅收紧。

第一财经:去年以来,权重科技股的暴跌拖累了整体美股指数,科技公司受到了越发严格的监管,如何看到科技公司的市场趋势?

魏柏昂:过去多年来,美股股价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涨。很多年前,主要股指的领头羊几乎都是工业公司,而现在的权重股几乎都是科技公司。而当这段周期结束后,科技公司就变得更像常规性的公司,这些公司需要开发新产品、加强科技创新,而现在也出现了更多小型、灵活的科技公司,它们正在追赶先头部队,于是领头羊开始遭遇挑战。创新不是总由行业巨头引领,目前更多是由中小型公司引领,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情况。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金融科技改变了银行开展业务的方式,大型银行仍然是行业的领头羊,但它们需要适应新的商业模式,迎接颠覆性技术、金融科技、科技公司带来的挑战。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未来十年,科技巨头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它们也需要努力维持领头羊的地位。成功都会被复制,后来者很可能居上,那些能将商业模式更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后来者”其实比原先的领头羊更具活力。

欧央行或等到2020年再加息

第一财经:欧洲央行可能也会和美联储一样,在2019年上半年先暂停、下半年再开始加息吗?如何看待欧元区的经济前景?

魏柏昂:2018年底,欧洲央行停止了QE购债计划,他们也表示不会在今年夏季前加息。我认为2019年欧洲央行更可能按兵不动,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根据经济数据、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来进行调整,我不认为他们会在2020年前加息。

到2020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可能会开始每次小幅加息20bp(基点),先将负利率提升到接近0的水平,因为负利率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需要先回归正常,才能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但我认为这些要到2020年才会发生。当然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即欧洲央行要等到下一个周期才能真正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

第一财经:谁会成为下一任欧洲央行行长?你本人对此职位是否有兴趣?

魏柏昂:具体人选的确很难说,我本人也已经投身私营部门。欧洲有很多关键职位需要更换新人选,例如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央行行长等。欧洲一般都会采取平衡的方式,所有相关国家都会提名候选人,德国政府可能更倾向于由德国人来执掌欧盟委员会,这是欧洲很重要的职位,不能排除由德国人担任欧洲央行行长的可能性,我认为行长一职是非常具有威望且重要的,希望德国政府仍能让德国的候选人来竞选欧洲央行行长。

第一财经:欧元区已经成立20周年,虽然欧元体系没有崩溃,但也未对美元构成强力竞争。如何看待欧元的未来?

魏柏昂:欧洲有很多问题是自己造成的,例如希腊债务危机、外围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近期引发争议的意大利预算问题,英国脱欧也会影响欧洲整体的表现。面对如此多问题,欧元国际化没有取得大幅进展并不令人惊讶。但是欧洲还是很重要的经济区域,欧元也是重要的国际货币,但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崛起也在挑战着欧元的国际地位。我认为欧元有很好的国际接受度,但这终究是由需求驱动,而不是政策驱动。

第一财经:你认为最终硬脱欧(No-deal Brexit)是否可能出现?

魏柏昂:我认为在最后一秒钟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硬脱欧对欧洲本身和英国都不利,因此最终双方还是要继续谈判,来寻求一个双方都可以接纳的解决方案,否则会出现大问题。

达成协议符合中美利益

第一财经:如今中美和欧美之间都出现了一定的贸易摩擦,你如何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看待这三方的关系?中国是否应当和欧洲一起来积极推动WTO改革,同时也实现自身改革?

魏柏昂:我如果在半年前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会提及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此前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前也存在分歧,但经过了艰难的谈判,这三者已经达成协议,我认为类似协议在欧美和中美之间也可以实现。

去年12月,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达成的G20共识就显示了双方都有达成协议的意愿,这是一个好迹象,而目前中美两国也正在协商谈判,只要对话、谈判在开展,就有望达成新的协议。两国在某些领域的谈判,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新WTO标准等,其实这些改革都符合中国自身利益。毫无疑问,中国正在推进对外开放,问题只是在于速度。我认为美国不应该把中国逼得太紧,否则中国会不断向欧洲、非洲、亚太等地区转移。我认为中美之间达成新的协议符合双方利益。

第一财经:你刚才提到的NAFTA/USMCA,从某种程度其被国际社会理解为是孤立中国的一种协议。同时,美国希望和日本、欧洲合作,建立更高级别的贸易标准,并推行WTO改革,以此来孤立中国,你认为这是否可能成为现实?

魏柏昂:我认为这不可能。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作用,虽然美国经济至关重要,但如果看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在2018年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超25%,因此各国都不可能将中国从全球经济中孤立。现在按PPP(购买力平价)计价的GDP中国超越了美国,我认为未来中国最终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除了美国,中国可以寻找其他更多元化的贸易伙伴。看一下排名就可以发现,美国只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则是更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可见如果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要孤立中国,那么其自身日子也不会好过。

第一财经:随着中国不断向更高的价值链提升,你如何看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

魏柏昂:如果美国限制中国进入相关科技领域,那么中国会在倒逼之下靠自己的实力进行研发,这在长期而言有利于中国,因为有些改革会因这种倒逼而被更快推进,中国最终也的确需要经历这些改革。

看一下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7家来自美国,3家来自亚太,其中有1家来自韩国,2家都来自中国,而欧洲1家也没有,这就可以看出欧洲其实很依赖美国和亚太地区的技术,可能欧洲才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来追赶中国和美国。比起中国,可能欧洲才是选择了更容易走的道路,享用来自于美国、亚太地区的技术成果。我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支柱技术,即使在困难时刻也能为己所用。

第一财经:欧洲在技术竞争中制定了规则,《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于去年5月25日生效,这被外界认定为欧盟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数据隐私法规改革,而这也将影响未来的科技改革。

魏柏昂:过去欧洲有一些科技公司遥遥领先,目前如果单看工业生产,这对例如德国这样的经济体仍然贡献很大,但这是由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的,但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需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来引领经济发展。然而欧洲的数字化进程太慢,目前并不占据领先地位,因此欧洲需要追赶。如果只是在工业生产方面存在优势,但在技术和数字化方面落后,这意味着欧洲会在未来面临挑战。现在需要将公司改造成一个数字化世界,这其实就是美国硅谷的那些平台公司 (Platform Company)所做的。

瑞银准备加大中国业务投入

第一财经:瑞银其实也是一家平台公司,你们从去年开始倡导降本增效的发展战略,能否阐释背后的逻辑?如何规划瑞银的中国战略?

魏柏昂:金融机构永远是科技公司,数字交易等业务都是由科技驱动的。我们希望利用科技来提升效益,尤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中,例如财富管理业务。我们也希望加速布局那些增长强劲的市场,这意味着瑞银需要在美国、亚太地区扩大业务,而中国则是亚太地区的重点。我们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51%控股权的合资券商,瑞银也在亚洲拥有超过50年的经验,我们未来也会继续帮助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瑞银可以将很多经验、技术与中国分享,同时我们也将帮助中国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

第一财经:作为一家外资机构的掌门人,你对中国监管部门有何建议?

魏柏昂:我们一直积极和中国监管层接触,目前我们在投资额度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限制,例如QFII、QDII额度的限制,如果额度能够进一步提升,就可以使得外资进一步扩大业务,满足外资的需求。对于中国政府近期把QFII的额度增加到3000亿美元,我感到高兴。我们也已经做好了加大对中国业务投入的准备,只要我们看到额度制度能够更加灵活,且中国金融市场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投资者的开放程度。这一切都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大的进展,但希望中国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第一财经:现在有什么会令你夜不能寐?

魏柏昂:早在去年初的达沃斯论坛期间,所有人都认为2018年将会是“金发女孩”时期(Goldilock),当时人们对经济颇为乐观,但到了今年,情绪急转直下、极度悲观,但我反而认为2019年并不会那么差。虽然一些潜在的问题仍然值得担忧,例如贸易摩擦、英国脱欧、金融市场回调、地缘政治风险等,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具备一定的动能,2019年也可能不会像预期的那么差。市场总是容易在极度乐观到极度悲观之间转化,但我认为目前市场过度悲观。固然繁荣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这并不代表衰退行将到来,目前全球经济仍然健康,只是增长动能有所放缓。因此我们有理由降低预期,但不应该过度悲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王笑爽: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不明朗 美元短期内偏强震荡|市场纵贯线

建行上海市分行金融市场部 王笑爽表示,上周是超级央行周,美、日、英、澳都公布了各自的利率决议,美联储的鸽派表态是上半周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尽管从数据上看美国通胀已经连续两个月超预期反弹,市场担忧联储可能要不得不推迟降息,但美联储货币政策似乎一直以来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已经决断的方向不会轻易改变,即便中期通胀、GDP增长预期都有所上调,而且失业率下修,但美联储依然维持了年内三次降息押注不变,这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7小时前

上海:推动离岸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做大规模

龚正表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9小时前

王毅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

王毅强调,中美关系的症结在于美方将中国定位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这种错误认知导致两国关系问题不断,美方领导人所做的承诺也无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局面不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也有违历史发展的潮流。

03-26 17:59

突发,日本利率政策重大转向

日本央行加息对A股影响可以忽略,更不会逆转A股震荡向上的趋势。

03-20 14:39

外交部回应美驻华大使言论:偏离了中美元首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

林剑指出,中方一向认为,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我们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反对对中国进行抹黑攻击,反对美方以人权、价值观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反对美方打着竞争的旗号限制中方的正当发展权利。

03-18 16:1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