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客观评价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 2019-05-13 19:05:48

作者:一财评论    责编:任绍敏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需要付诸长期努力的艰巨任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其本质是全面提升一个地方的政策、法治和生活环境,提高要素质量,降低要素供给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基于新时代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去年研究发布了《2018中国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的基础上,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5月11日联合推出《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一、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介绍

我们将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分为硬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其中,硬环境指数占营商环境指数的权重为40%,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软环境指数占营商环境指数的权重为60%,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

硬环境指数综合考虑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考量了新时代居民和企业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公共产品的新要求,更为全面地衡量一个城市硬环境的综合水平。

软环境指数不仅考察了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等创新企业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将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纳入考量范畴,以反映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吸引人才的综合支持程度。

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重点考虑了数据和指标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评估方法和指标设计客观公正。本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所有指标的数据来源均为各城市的公开统计数据,采取了等差数列评估方法,与分档评估相比,排除了主观分档的干扰,不人为干预分级结果。

第二,指标具有鲜明的矢量特征。本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涉及的所有三级指标,分为正向指标、中值指标和反向指标三类。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分数越高。

第三,兼顾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可比性。本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以相对量指标为主,在指标设计上,对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通过人均、密度等相对化处理,淡化了各地人口或面积不同的影响,增强了不同发展规模城市的可比性。

第四,同一城市可进行不同年度的比较。在评估方法方面,我们采取了相对得分法,能及时反映出不同城市营商环境的相对变化,对同一城市可以回溯到其历史年份,方便纵向动态的比较研究。

二、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概况和特点分析

本报告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总量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覆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以及广东、江苏、河北、浙江、云南、新疆、四川、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古、江西、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贵州、广西、甘肃、福建、安徽等23个省区的重要大中城市,不包括县级市。宁夏、西藏、海南、青海辖内因没有城市进入经济总量排名前100,故评价中未包括上述4个省区的城市。

根据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

七成指标排名前五,助力上海夺魁。上海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6.73分,其中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均排名第二,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均进入前三,其中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环境排名第一。在35个三级指标中,高端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外资吸引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消费市场规模等18个指标均列全国前三,有近七成的指标位列全国前五,其软硬环境的综合优势明显。

北京软环境指数排名居首,受自然环境影响,营商环境指数位列第二。北京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4.63分,其中软环境指数位居全国榜首。在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中,北京均排名前三,其中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优势最为明显,位列全国首位。在24项软环境三级指标中,北京的科研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大学数量、学术文化、服务市场规模、技术成果储备等12项指标均位居首位。但受到空气质量、气候环境、森林覆盖率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北京硬环境指数排名较为靠后。

深圳硬环境指数位居第一,技术创新环境领跑全国。深圳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4.48分,其中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一,软环境指数排名第四。深圳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质量改善两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平衡,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深圳的空气质量排名第一。深圳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机构数量、技术专利数量、科研支出等居全国前列,技术创新环境名列第一,其中技术人员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但在人才环境方面,本地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学数量等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三、规律与启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剖析

(一)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关度最高,人才、技术、文化环境正相关度也超69%

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7个二级指标来看,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与经济规模的相关性分别为0.77、0.71、0.70、0.69、0.63、0.62和0.13,所有二级指标均与经济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金融环境相关性最高,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文化环境仅次于金融环境,自然环境相关性最低。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在金融、人才和技术创新环境的提升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努力聚集金融资源、吸引高端人才,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从统计规律来看,也印证了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城市对于文化环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学术氛围不浓、人才引进来留不住、相关民营经济活跃度低等现象。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文化环境也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二)软环境改善对优化营商环境作用更为明显,部分城市细分指标已现突破

根据软环境指数评价结果,在中国经济规模排名前100的城市中,2019城市软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此次评价结果显示,软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与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高度一致,软环境成为决定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硬环境的差异在缩小,软环境的差距较大

根据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硬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深圳、上海、南京、无锡、武汉、青岛、厦门、苏州、广州、济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各占五席。而在我们去年研究发布的《2018中国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硬环境指数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和福建,均为沿海省市,排名前十位省市也大多在沿海地区。这显示出,相较于省份间,具体城市之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其硬环境建设方面的先发优势已经不再突出,一些发达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硬环境差距在缩小。

从分差来看,100个城市硬环境指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9.08分,但软环境指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高达81.15分。这表明,经过几十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各城市硬环境方面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软环境方面的差距却较大。

(四)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最高

我们选取了入选城市超过5个的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并计算其营商环境指数的平均分。平均分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得分分别为63.75分和58.47分,位列第一梯队。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进入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50的城市最多,分别为14个、7个和6个,中原城市群仅郑州进入前50名。

各个城市群营商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在七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坐拥沿海区位优势和广东省重要的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金融环境、技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均位列首位;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综合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人均基础设施环境排名居首;而京津冀城市群则依托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人才有着强大的虹吸效应,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方面形成优势,人才环境和文化环境指标均列第一位。

(五)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新一线城市南京突出,二线城市合肥夺冠,三线城市珠海居首

对照第一财经对中国城市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的划分,在新一线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南京、武汉、杭州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

南京的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一,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二。从二级指标来看,南京文化环境位居新一线城市首位,生活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也进入前三,金融环境名列第六。武汉的人均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才环境,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居首。杭州营商环境指数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三,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一,其中金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均位列首位。

在二线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合肥、济南、厦门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合肥的软环境指数位列二线城市首位,其中技术创新环境位居二线城市第一。珠海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硬环境指数在三线城市中均排名第一,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二级指标也位居三线城市首位。

(六)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各具特色:昆明、贵阳、郑州后发优势明显

在省会城市中,昆明和贵阳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自然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贵阳近几年一直高度重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均落户贵阳,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名。

郑州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21名,与排名第二十城市的分差仅有0.07分。在人口红利逐渐退去的后工业化时期,郑州劳动力优势仍然明显,但在技术创新环境上存在明显短板,其中政府研发投入力度、企业研发能力仅列44名和45名,若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郑州的营商环境有望再上台阶。

(七)东北城市营商环境大连、沈阳排名居前

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大连、沈阳等东北龙头城市,在营商环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

东北城市中,大连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硬环境指数均排名第一,沈阳排名第二。哈尔滨在人才环境方面的优势明显,位列东北地区首位。东北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资源依赖型产业亟待转型,从2019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来看,部分城市在营商环境的细分领域已经有所改善。

(八)五个计划单列市营商环境比较:深圳第一,青岛第二

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排名,深圳、青岛和宁波排名靠前,厦门、大连相对落后,其中,深圳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均位列第一,二级指标中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金融环境也位列首位。

四、全面客观评估城市营商环境,切实缩小与企业预期的差距

(一)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全面客观评估是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营商环境评价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必须考虑到企业投资、经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政府来说,营商环境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城市营商环境,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而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就一个城市来说,要提升对企业和人才的综合吸引力,首先,需要站在创业企业和创新人才的角度,全面、客观评估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势和短板;其次,要将本地营商环境与经济规模或区位优势相近的城市进行比较,找准改善本地营商环境的突破口,精准施策,提升在同类城市中的竞争力;再次,还可以对本市前五年或前十年营商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追溯分析,进而动态分析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的边际变化,更清晰、准确地把脉城市营商环境的历史强项,以及长期存在的瓶颈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切实缩小其与企业预期的差距。

(二)提升软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万博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经过数十年高速工业化发展,各城市间的硬环境差距已呈现出明显收窄趋势,但软环境差距仍然较大;各城市均比较重视硬环境建设,在硬环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方式,但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大多数城市尚处于摸索阶段。

从与经济规模的相关性来看,软环境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硬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社会后期,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等硬环境而言,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软环境,是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让企业和群众更多受益。”

(三)在发力金融、人才和技术三要素的同时,文化环境的改善不容忽视

提升软环境,各地需要找准抓手。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抢资金、抢人才、抢技术,在金融、技术和人才环境的提升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本次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也印证了,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发力金融、人才和技术三要素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文化环境与经济规模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对于吸引创业企业和创新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后工业时代,创新企业在选择落户地点的时候,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相关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还会更多地关注一个城市是否具备自由开放的市场文化环境。创新人才落户时,除了会考虑自然环境和户口、住房等保障政策外,也会关注一个城市是不是具备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因此,营造“创新创业雨林”式的文化软环境,也是吸引新经济企业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避免短期形式主义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需要付诸长期努力的艰巨任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其本质是全面提升一个地方的政策、法治和生活环境,提高要素质量,降低要素供给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近两年,在中国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如果仅根据北京、上海两市个别办事效率指标的提高,得出中国营商环境大幅上升几十名的评价结果,未必得到企业家、老百姓和海外投资者的认可。换言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止步于建设几个办事大厅以提升营商便利度,而忽略了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进而建设透明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要提振资本和企业的投资信心,必须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全面、长久地改善营商环境,避免短期形式主义。既要不断提高硬环境水平,也要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本文选自《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有删节)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经合组织秘书长科尔曼

王文涛表示,中国正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昨天 10:49

国家发改委详解今年投资亮点,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明确

发改委表示,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是今年投资工作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重点。

03-21 13:31

对境内外媒体开放!上海团代表今天回答了这些热点问题

营商环境优化、跨境数据流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更新等成为提问聚焦的重点。

03-07 00:12

朝阳启航,民营腾飞——对《朝阳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评述

2024年2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召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特制定《朝阳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该文件涵盖多个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包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市场优势、强化资源支撑、打造营商环境等。这一举措不仅提振了民营经济信心,也对经济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地位逐渐突显,但融资难、技术瓶颈等问题仍困扰着发展。政府积极推出支持政策,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体现了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03-05 10:48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开始起草: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召开的立法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立法进程将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要总结实践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回应企业关切,补齐短板弱项。聚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治理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从法律制度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用硬实措施落下来。

02-27 10:3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