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吴晓波:层层叠叠的条款严重扭曲独角兽企业的公允值

第一财经 2019-07-08 09:52:01 听新闻

作者:吴晓波    责编:任绍敏

全球135家独角兽企业的平均投后估值被高估了48%,普通股价值被高估了56%,其主要原因是在众多复杂的文件中,藏着一个又一个的夹层和暗箱。

这些层层叠叠的条款里面,藏着一个又一个夹层和暗箱,严重扭曲了独角兽企业的公允价值。

独角兽企业市值大幅缩水

这几年,在财经界有个非常火的名词——独角兽,它指的是那些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企业。

一旦被冠上了“独角兽”的王冠,企业就会受到媒体和投资人的追捧。而近两年,更是有很多省份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奖励独角兽企业的政策。

在媒体、投资人、政府等多方合力推动下,中国的独角兽现象非常显著。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大中华区独角兽报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了202家,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国家。

但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一些被标榜为独角兽的企业,却接连出现了“流血上市”的局面。它们的上市估值低于更早阶段的A轮、B轮、C轮,甚至在上市后遭遇了股价迅速腰斩的情况。

比如,小米的发行价是17港元,以此计算其IPO估值约为540亿美元(约4200亿港元)。而在上市当天,小米刚开盘就跌破了发行价。截至7月5日,小米股价跌幅超过40%,市值不足此前估值的六成。

不止是小米,2018年赴美股、港股上市的大部分独角兽企业,市值和股价都经历了大幅缩水。像优信二手车、蔚来汽车、蘑菇街、映客等企业目前的股价,都已经比发行价下跌了50%以上。

扭曲的估值

我本身是做文化企业的,同时也拥有和文化产业相关的投资基金,在我看来,独角兽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景象,根本原因在于其估值方式。

评判一家企业是不是独角兽的标准非常单一,就是看是否有投资人愿意用10亿美元来投资。在很多人看来,10亿美元不是个小数目,哪怕是1%的股份,也需要投资人付出6000多万人民币。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投资金额的多少,而在于这笔投资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大众所知的操作,这些操作基本不会出现在明确的条款内,而是藏在一个个夹层或暗箱里,悄悄地影响着企业的估值。

我总结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天使或VC基金在进行投资时,一般会有两个附带条件:一是保证10%的年化回报;二是在约定时间内,如果企业没有如期上市,则要退回投资款。

所以对投资人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到约定的时间后,企业账上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退回投资款。如果有的话,即便企业最终没有成功上市,这笔投资也相当于年化回报率达到10%的固收类投资行为。

第二种情况,“抬轿子的投资人”在投资企业时,会与其约定优先购买或优先退出等特别条款,即当这家企业进行到下一轮或再下一轮融资时,投资人可以通过这样的权利来防止股份贬值和保证既有利益。

第三种情况,投资人和创业企业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隐秘的业务关系。

比如国内有一家电梯广告投放企业,在创业不到一年时就宣布自己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因为有人以1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了它,而投资者,竟然就是那些投放了电梯广告的广告主们。

但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究竟达成了怎样的约定,甚至不排除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这家企业直接把广告款当成了投资款。

独角兽企业估值虚高普遍存在

独角兽企业估值虚高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

不久前,来自斯坦福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教授对美国的135家独角兽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135家独角兽企业的平均投后估值被高估了48%,普通股价值被高估了56%。

其主要原因和中国面对的情况十分相似,就是在众多复杂的文件中,藏着一个又一个的夹层和暗箱。

比如,优先清算权是造成估值虚高的首要因素。在清算或并购退出中,投资人凭这项权利可以先把钱拿出来,甚至享有1.25倍到2倍的优先清算权。而越高的优先清算权,导致优先股的价值越高,从而拉高投后估值。

再比如,参与分配权也是造成估值虚高的一大原因。在获得优先分配权的回报后,投资人凭这项权利,还可以和普通股东一起分配剩余的清算资金。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很多用来吸引不同阶段投资人的条款。

比如,IPO棘轮条款可以规定,当IPO没有达到预期时,给早期投资人免费股票,以此摊薄他们的投资成本;通过自动转换豁免权可以要求,只有IPO达到一定价格,优先股才会自动转化为普通股,以此来保护新投资人的权利……

这些层层叠叠的条款,严重扭曲了独角兽企业的公允价值。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原标题:《独角兽和投资人之间,有哪些接头暗号?》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