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至少六款创新药海外授权被退回,借船出海道路走不通了吗

第一财经 2023-09-27 17:29:31 听新闻

作者:林志吟    责编:陈姗姗

国产创新药企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将创新药海外开发的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被视为是借船出海的一种方式。

不到半个月时间,已有两款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授权相继被退回,一款是百济神州的PD-1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一款是天境生物的CD47单抗在研药物来佐利单抗。

国产创新药企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将创新药海外开发的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被视为是借船出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借助跨国药企成熟的研发以及商业化团队,实现药品更快在海外上市;另外一方面,中国药企可以获得首付款以及后续的里程碑收入,提前实现回笼资金。

然而,今年以来,至少有六款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授权被退回,这与过去大批创新药成功进行海外授权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否意味着借船出海这条道路走不通了?

频繁有退回案例出现

近日,天境生物发布公告称,其于9月21日收到艾伯维通知,终止双方关于相关CD47抗体的许可和合作协议。此次协议终止后,天境生物将重新获得根据合作协议开发和商业化某些CD47化合物和产品的全球权利,包括来佐利单抗。

2020年9月,天境生物与艾伯维达成CD47抗体海外授权合作时,这笔交易潜在总金额接近30亿美元,一度刷新中国创新药企产品权益转让纪录。靠着这笔交易,天境生物曾在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

天境生物解释称,艾伯维完全终止合作协议的决定基于之前的项目停止以及艾伯维的战略决策。

来佐利单抗聚焦的靶点是CD47,这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靶点之一,但该靶点还未有药物获批上市的。CD47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肿瘤细胞通过表达CD47信号来躲避巨噬细胞,通过与信号调节蛋白α相结合,向巨噬细胞发出“不要吃我”的信号。研究者认为抑制癌细胞中的CD47信号可能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从而限制肿瘤生长。不过,在过去几年,全球范围内CD47药物开发遇挫的案例也不少,安全性以及疗效成为“拦路虎”。

伴随着这次艾伯维终止来佐利单抗的许可和合作协议,CD47药物的成药价值再度引发业内讨论。

近日,在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表示,虽然目前正处于CD47新药开发低潮期,但并不代表该靶点就完全不能成功,还有很多临床试验在开展,而不同CD47药物之间的机理是存在区别的,该靶点能否验证成功,还有待更多临床研究数据发布。

天境生物并非是近期唯一一家海外授权遭遇退回的创新药企。9月19日,百济神州的PD-1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海外授权也被另外一家跨国药企诺华退回。百济神州的这笔海外授权协议是在2021年1月11日签下的,当时也在市场中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这笔交易潜在总金额超过22亿美元,创下当时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纪录。

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替雷利珠单抗海外授权交易终止,一方面跟诺华全球战略调整有关,另外一方面,对于百济神州而言,反而是一种利好。“过去三年,公司在海外商业化基础设施已搭建起来,这次海外授权收回,同时意味着替雷利珠单抗在海外的销售收益完全归属于公司,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业绩。”

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授权被退回的数量有陡增趋势,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六款国产创新药已遭遇这样的退回。

借船出海道路走不通了?

近年来,得益于医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人才回流以及资本带动等红利,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的创新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有多款国产创新药成功获批在国内上市。

为了要追求更大的市场回报,国产创新药出海是一条必经之路,但截至目前,国产创新药能够成功实现在海外上市的,数量还是寥寥无几。去年以来,有个别国产创新药在海外申请上市时接连遇挫,也跟海外一些国家提高药品临床试验标准有关。

这几年,有更多的国产创新药是通过海外许可方式,即授权跨国药企在海外开发以及商业化从而实现走出去,这既是一种更高效出海方式,也可以提前回笼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这几年,国产创新药企license out(许可出去)交易总金额远高于license in(许可进来)。根据Insight数据库统计中国创新药的授权/许可交易,2022年中国的跨境license in新药交易总金额为37.12亿美元,而跨境license out新药交易总金额高达114.9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海外授权交易被退回的创新药中,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已成功获批在欧盟上市,这也是首款在海外上市的国产PD-1。在中国市场中,在国产PD-1竞争中,替雷利珠单抗也是销售金额最高的。因此,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海外授权被退回,令市场有些费解。

如何看待近期频繁出现的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被退回现象,是否意味着借船出海这条道路如今走不通了?

“我们现在出海肯定会面临很多挑战,选择与跨国药企海外授权合作,这是走向世界舞台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一开始,你自己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别人来帮助你,但等到自己能力越来越强大时,自己是可以在全球进行商业化开发的。”吴晓滨说。

在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产创新药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刚开始单靠国产创新药企自己去开发,力量有限,需要借船出海,因为自己还造不了那么大的船,也经不起那么大的风浪,但等到有一定条件以后,自己也可以造船出去,这会是一种趋势。

“至于为什么有一些项目借船出去后走了一半又回来,这里面可能有国际环境因素影响,也可能是项目本身问题所致,具体的细节我们还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药企选择走出去,也需要提高自身研发项目质量以及创新性。”丁列明说。

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际大公司退回产品授权,主要还是从商业化因素考量,比如有些公司认为这个药未来销售额有可能超过10亿美元才会选择继续合作下去,相反,如果低于10亿美元的话,则会进行一些取舍。但对于被退回的厂商而言,也不一定是坏事。

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内国外药企进行合作开发、推广创新药,这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常态,但最后合作能否持续下去,主要还是看临床的价值和市场的需求,这是最核心的因素。“我们不评价个案,药品除了安全有效外,还要跟同行比较,一些药品,如果放在三年看,是很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但三年后,竞争优势可能就减少了,这样一来,合作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变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