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00名金融领袖齐聚香港,探讨如何“与复杂性共存”

第一财经 2023-11-08 09:24:37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仍将在中国布局。

香港金管局在2023年迎来30周岁生日,就在11月7日,金管局启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主题为“与复杂性共存”(“Living With Complexity”)。

此次峰会约有全球300名头部金融机构高管出席,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城堡投资、渣打银行、花旗集团、黑石、摩根大通在内的90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飞抵香港参加这次盛会,这也标志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疫情过后的正式回归。

华尔街高管热议下一次危机

此次峰会的第一场论坛以“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如何应对下一个危机”为题,圆桌嘉宾包括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戈尔曼(James Gorman)、瑞银集团负责人凯莱赫(Colm Kellerher )、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塞文(Christian Sewing)、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普林斯(Bob Prince)。

这在2023年尤为应景,因为前三位亲身经历了今年的银行业“黑天鹅”——今年年初,硅谷银行(SVB)、签字银行(Signature Bank)和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接连倒闭,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市场第一次嗅到危机的气息,所幸,这一次那些“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安然无恙,反而成了接管濒临倒闭中小银行的“白衣骑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把火随后从美国“烧”到了欧洲。今年3月,百年瑞信轰然倒塌,瑞银在瑞士金融监管局的协调下,“不得不”收购瑞信,及时避免了危机的蔓延;之后,德意志银行更是被误传为“瑞信第二”,其CDS(信用违约互换)和该银行债务的收益率一度创下新高。

这些全球顶级的银行业领袖8日表示,他们担心金融部门的下一场危机可能来自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这可能会测试金融市场的弹性,而行业仍易受到监管加强的影响。

“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触发点很可能来自地缘政治或政治领域。”戈尔曼表示:“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是相当明显的。”虽然他没有详细说明,但当前,中东冲突不断升级、俄乌冲突仍在继续,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塞文表示,全球紧张局势升级,金融市场仍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平静,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我最大的担忧是再有一次地缘政治升级。这类冲击可能会发生得很快 ,市场可能最终无法再保持冷静,就会出现市场风险事件。因此,我们都需要保持警惕,做好压力测试,不要认为市场会一直保持当前的平静。”

仍在忙于推进瑞信和瑞银整合的凯莱赫则认为,比起银行系统,下次危机可能来自于非银金融部门。自2008年以来,”沃尔克规则“为银行戴上紧箍,例如类似对冲基金的高风险银行自营交易被禁止,近年来从受监管的金融部门转移出来的资产增长了大约10%,约50%的全球金融资产都在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这亦被称为“影子银行”。

“我认为,下一次危机发生将在那个部门(非银金融部门),这将是一场‘受托危机’(fiduciary crisis)。”

关注影子银行风险

事实上, 庞大的资产管理行业、私营部门信贷都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而当前极具挑战性的宏观环境也增加了金融市场脆弱性。桥水的普林斯表示,经历了近15年的超宽松货币环境,当前市场的高利率状态导致交易放缓。例如,市场上16%的杠杆贷款(leverage loan)在未来两年面临到期,利率一般是8%,到期后则面临更高利率展期的风险。

此外,2008年美国的债务与GDP之比约70%,但在十几年的去杠杆和应对疫情的压力之下,当前,政府的债务与GDP之比已高达220%。

“脆弱性来自于债务展期和未来债务发行量不断扩大的挑战。在还清债务之前,你会一直被债务所困,这意味着必须将债务展期。”他表示,债务发行总额将达到GDP的25%左右。而从1960年到2008年,债务发行量平均仅占GDP的12%。

债务展期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是因为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成功展期,这在很多新兴市场都发生过。目前,27%的美国国债由外国投资者持有,18%由美联储持有。尽管外国投资者一直是稳定的购买者,但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了敏感性,且目前美联储正在减少购债规模(缩表)。因此,普林斯认为,地缘政治风险遇到不断攀升的债务展期压力,可能短期内并不严重,但在未来将持续成为困扰。

此次,多位银行高管也不忘“抱怨”危机以来银行部门受到的过于严苛的监管。危机后,银行合规部门的地位大大提升,但风控的成本也呈几何级上升,应付美联储的年度压力测试(CCAR)就是银行的一个大工程,人员、建模花费巨大。

戈尔曼提到,“我们每年提交80000页的CCAR报告,而我们有83000名员工。当CCAR报告比你的员工简历还要厚的时候,你的处境就很糟糕了。”

尽管如此,新一轮监管已经来临,可能会进一步大幅提升银行的资本金要求。美国正在落实巴塞尔协议III的最后一部分,被称为Basel III Endgame(巴塞尔协议III终结篇),目前正在征询意见。对于大银行而言,承担与当前相同的风险,未来需要的资本金可能会比当前高出约25%。

高盛CEO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另一个圆桌讨论环节上表示:“我们希望系统安全无虞,但当我看到这些规则时,我认为它们有点过了。”他补充说:“如果按照规则实施,那将使金融系统显著紧缩,而这并不符合经济活动增长的最佳利益。”

仍将在中国布局

除了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大佬如何看待在中国的布局也是讨论的焦点。过去两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当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摩根大通等机构都在香港和内地有巨大的投入,他们的观点都趋于乐观。

例如,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机构城堡(Citadel)创始人格里芬(Ken Griffin)表示,全球投资者“必须密切关注并在中国进行投资”。事实上,格里芬本人就是国际机构加码布局香港的最佳例证。

据记者了解,格里芬旗下两大机构城堡投资和城堡证券在亚太地区拥有 400 多名员工。 过去3年里,两家公司新开设了3个办事处,员工人数翻了一番,两家公司在亚太区最大的办公室都设在香港。城堡证券近年来通过“沪深港通”参与中国市场。

汇丰控股首席执行官诺尔·奎恩(Noel Quinn)表示,“疫情后,大量财富涌入香港。”汇丰的保险业务今年增长了4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

不过,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峰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香港在持续复苏,但仍低于预期。”香港经济将在2023年增长超过3%,出口、资本形成和私人消费未能如预期那样迅速恢复。最初预测2023年的增长在3.5%至5.5%之间,后来预测缩小到4%至5%。

所罗门表示,明年资本市场应该会改善,投资者已经开始重新调整预期。“在5%的利率环境下,我们可以在非常健康的资本市场中运营,但重新调整对估值的预期并接受新环境需要一些时间。”

投资者也开始重新寻找中国市场的机会。富兰克林邓普顿主席兼CEO约翰逊(Jenny Johnson)表示,在中国已经设有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国海富兰克林),未来希望继续拓展其他业务机会。

“我们又开始对中国市场感兴趣,因为估值太便宜了。”在她看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享有工程师红利,且中国贡献了全球18%的GDP。目前经济放缓很正常,不可能一直持续高增长。“中国仍会有很多机会,现在是时候开始寻觅更多机会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