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江南出版业长盛的文化基因和商业逻辑

第一财经 2024-02-07 20:39:08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任绍敏

无论是在城市文化软实力,还是出版、印刷、书展、翻译、版权贸易等各个业务领域,均能体现江南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源头的长三角或江南出版业,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出版业和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在城市文化软实力,还是出版、印刷、书展、翻译、版权贸易等各个业务领域,均能体现这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其长盛不衰、久久为功的文化密码及文化背后的商业逻辑,一直是笔者关注的发展型课题。新年元月,笔者和著名学者、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曹伟明教授进行了深层次沟通,共同探究江南出版、文化创意对城市烙印的影响。

明清江南的青龙港

祖籍宁波的曹伟明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友,曾任青浦区文联主席等职,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潜心研究江南出版格局、文化基因密码、新型文创产业、乡村振兴策略,已经25年即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而笔者也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研究文化产业,当时市政府下达上海社科院的课题名称奇妙——《文化产业:鹅会在哪里下金蛋》,后来还出版了本专著。

曹伟明教授对于江南外贸史、港口史研究的最大贡献,就是厘清了目前在上海青浦区白鹤镇境内的青龙港功能,并得到了包括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中国考古界的积极肯定。根据他的专题性研究发掘:早在唐宋时期,古上海的青龙镇通过桀骜不驯的吴淞江流水,就已成就了长三角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经济文化码头,作为经济强镇、贸易大镇、文化重镇,留下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美誉。明清时期,上海县为苏州府所管辖;吴淞江就被那时已经来华考察、贸易和人文交流的海外来客俗称为通达苏州的“苏州河”,在他们的观察笔记中这就是一条奔腾流淌的文化繁荣、经济贸易和当时百业崛起、大都市经济兴盛的上海母亲河。

如今的上海经济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都采纳了曹伟明教授的核心观点:即吴淞江从太湖奔来,经过淀山湖,流淌出了朱家角、白鹤、蟠龙、南翔等工商古镇,沿河众多星罗棋布的经济文化重镇。所以在千百年里,会有“上善若水”的工商治理格言。交流中,曹伟明教授向笔者强调的是:“吴淞江由西向东,江河汇海,成了一条上海发生发展的黄金水道,这里万商云集,千舸竞发,水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产品流交汇融合,从江南来,到海上去。”

而到海上去,以笔者的研究,除了个别岛屿的贸易中介和货币结算(离岸经济、金融的雏形);主要贸易交割的目的地就有朝鲜、日本、菲律宾(吕宋)、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等。这些如今海上丝绸之路在东亚的主要成员国,当年都有专门航线、港口和青龙港对接。结算货币以中国的白银(明代)和银元(清代),以及相关纸币凭证(均附有官方印戳);纸币凭证,可以在陆地、港口进行即时兑付,并有比较成熟的比例(汇率雏形)。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明清之际从青龙港出口的中国货物,除了代表着中国当时技术领先的瓷器、丝绸和传统商品茶叶、纸张、毛笔、剪刀、罗盘等;更重要的就是江南地区出版的图书。

出版业格局的形成

关于江南地区和上海出版业市场竞争力的形成,经济学界、行业智库以及文化学者都进行过多番专题研究。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儒家经典是考科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唐代和北宋抄本时代,书中常有错字,而国家层面的科举考试必须要有统一的文本,于是南宋印刷首先在江南的普及就适应了这种需求(刚需)。最早被印刷的图书主要还是所谓的古典,即价值和受众群体已经稳定的书,比如儒家经典、正史、唐以前文人的作品等。除了科举考试和后代教育之外,就是精神生活类的丰富需求。所以,伴随着戏剧文学、场景绘画、流行小说的出现,江南地区的出版业自然做出了调整。到了明末,因为雕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出书的工本比以前低廉。而江南地区长期重视断文识字工程,读者需求也比以前扩大,并影响海外。

所以,现在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三国、水浒、西游记以及杨家将、岳飞等故事早就在民间流传了,但形成一百回甚至一百二十回的刻本图书是在明清之际,并得以不间断地出口到海外市场,就是因为江南地区雕版、印刷、设计、解图、插画等图书集成的各类工艺逐渐成熟,由此奠定了出版业和图书贸易繁荣的基础。这从目前日本、韩国的收藏也可佐证。

因为笔者所在的上海社科院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去年是第十届,因而笔者有机会接触韩国和日本的汉学家。有韩国汉学家告知:彼时江南地区的图书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各大藏书楼的兴建、坊刻的大规模流行,还是版本目录学的崛起,都使得书籍市场空前繁荣,读者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容易取得书籍。而这些书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访的外国人,他们掀起了购书狂潮,尤其是自诩“礼仪之邦”“东国有人”的朝鲜王朝。至今韩朝境内还留有大量中国汉籍,其中相当部分刊刻于中国江南,由朝鲜王朝时期的使臣带进半岛。这些流动的汉籍是最佳的导游,向百年之后的人们诉说着,从江南到汉城的一段缘分。

而从清代晚期到民国时代,中国国力虽然在外来侵略背景下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江南地区的文化志士、有识乡贤以及醒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者们,仍然钟情于图书出版业。中国近现代出版业巨头、原籍青浦朱家角镇的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先贤就是突出案例。就有行家如此评价说:“夏瑞芳,一个时代产业的不朽符号,他昭示着中国上海的印刷业和出版业,从笨重的竹木刻字,转向了人工排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中国和世界印刷业上,以及对图书贸易和图书翻译的卓越贡献,占据了光辉的里程碑地位。”值得指出的是:最近为了缅怀这位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先驱,青浦区文联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曹伟明教授的著作《夏瑞芳童年故事》,阐述了江南文脉、上海出版产业商业逻辑和先贤奋斗的时代背景。

海德堡的互动借鉴

出版业是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产业互动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其中版权贸易被视为服务贸易中的高质量合作典范。行业智库的专题研究表明,没有积极的国际合作、良性的互动借鉴和活跃的版权贸易,任何出版巨头、大型书展都会遭遇发展瓶颈;哪怕其历史有多么辉煌。

在和德国智库以及熟悉德国文化产业的同济大学经济学家金福安教授的交流中,笔者就获知了德国著名出版、文化城市海德堡的最新发展策略,并且认为值得上海、青浦借鉴。众所周知:海德堡是德国旅游文化之都、科技教育之城,是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特征皆具备的城市。海德堡的人口仅有16万人,但它与曼海姆、路德维希港一起被称为“莱茵-内卡大都会区”,又被称为“莱茵-内卡三角经济区”。其产业发展格局上,同长三角区域有相近之处。

海德堡不仅拥有莱茵-内卡大都市区中部美景,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活品质和国际化的文化互动品位。歌德曾赋诗一首《我把心遗失在了海德堡》,令海德堡有了“偷心之城”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称号。海德堡环山绕水,自然环境优美。内卡河缓缓流淌穿城而过,美丽的古石桥横卧江面。老城依山面河,建筑以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为主,处处青砖红瓦。1992年海德堡成为德国第一个引入市政气候保护概念的城市;2015年海德堡在联合国获全球绿色城市奖;2019年海德堡举办了国际气候大会。海德堡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有18家博物馆常年投入运营,其旅游参观人数也一直保持很高水平,每年吸引超过300万的游客来游览。

需要强调的是:海德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学之都”。18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诞生于海德堡;同时,大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学术流派活跃至今。海德堡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45000名学生及大量出版商、书店(据统计平均每一万名居民拥有一点五家书店)、古籍书店和知名译者。海德堡公共组织对文化活动的人均投资居德国所有城市第三位(人均295欧元,总计4250万欧元)。图书出版(占创意专业人员的1/3)和软件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领域。文化和创意行业在城市整体经济活动中的占比高于其他德国城市,城市75%的收入则来自文学和出版业;当前海德堡超50%的员工在文化相关行业工作。

有意思的是:海德堡在对华经贸合作也尤其注重图书出版和创意印刷产业,并且就把合作重点聚焦青浦。青浦和海德堡的战略合作已经历时十年,双方都公布过进行深度的企业股权和全面战略合作蓝图,携手搭建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印刷包装产业生态圈。调研中,一位德国企业人士就告知:“中国发明的古老印刷术,德国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印刷机,中国和德国在印刷行业、图书出版乃至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对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图书出版、印刷创意、版权贸易和商业营销、大型书展,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活跃的受众体验与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衷心祝愿青浦和海德堡的互动借鉴,能结出硕果。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