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多地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蓝天保卫战仍需加力

第一财经 2024-04-21 13:03:54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黄宾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质效有效提升,技术能力持续增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北京、广州、重庆、张家口市及贵州等多地近日对外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一些城市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治气”综合攻坚能力。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北京今年以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9成,“抬头见蓝天”已成常态。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0%;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3天。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介绍,北京市通过推动机动车“油换电”“油换氢”,减少燃油消耗,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升级,重点推进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品源头替代。

挥发性有机物是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是重点治理的对象,也是监管难题,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通过“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测部门智慧感知、监察执法部门精准执法”“三监”联动机制,实现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2024年1~3月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今年前3个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9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8.9%,较2023年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从3月份单月看,广州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3.35,达标天数比例为100.0%。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日前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75天,同比增加5天,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拟订全市域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实施方案、都市区“治气”攻坚,以及多个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治气”配套方案,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此外,今年一季度,张家口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4,同比下降6.4%,全国排名第3,同比前进2名;优良天数87天,优良天数比率95.6,同比增长6天;PM2.5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PM10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再创有监测历史以来同期最好水平;第一季度,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8.3%,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

21日,在“中华环境小卫士”科普参观活动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摄影/章轲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4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显示,4月下半月,东北、华南和西南区域以优良为主,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西北区域和汾渭平原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前期受沙尘影响,京津冀中南部、长三角中北部、宁夏北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或短时中度污染。

北京市4月下半月前期整体扩散条件有利,下旬中后期扩散条件逐渐转差;长三角区域4月下半月,区域南部以良为主,中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汾渭平原扩散条件一般,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今年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PM2.5控制为主线,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日前赴河南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焦化行业、钢铁行业要继续推进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进一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实现全流程、全环节超低排放,妥善解决无组织排放等突出问题。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强VOCs综合治理,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陕西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也要求,聚焦污染过程预测及应对,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重点提高72小时级别预报准确率,切实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平,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西北区域空气质量提供更有力技术支撑。

在中华环保联合会21日组织的“中华环境小卫士”科普参观活动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质效有效提升,技术能力持续增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监测体系,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考核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价办法,开展美丽中国监测评价,客观反映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准确分析精准预测的能力,做好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溯源分析,不断完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机制,更好服务污染防治攻坚。同时,面向降碳、减污、扩绿等重大业务监测支撑需求,研究提出监测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系统性提升监测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指导,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遏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