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濒临破产到融资超5亿,这位90后CEO做对了什么?|科创Z世代

第一财经 2024-04-25 09:01:56 听新闻

作者:科创Z世代    责编:秦妮

舒强:生命在于折腾丨科创Z世代

《科创Z世代》“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专辑”讲述Z世代“闯上海,创巅峰,与上海共成长”的创新创业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读书创业都在上海的90后造车新势力。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让已经100多年的成熟汽车底盘,要发生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花的钱可能是我们同行的1/20,甚至1/50,却把产品做到量产。

“新的一轮融资金额将近6个亿,创造了我们国家线控领域融资新纪录。”

“如果一定要说支撑我的人,我觉得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能为此拼尽全力到什么样的状态。”

                                         ——舒强

舒强

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舒强,1990年出生,同驭汽车创始人、CEO。从同济大学方程式赛车队的队长到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历经初创公司的九死一生,要努力成为汽车线控底盘关键技术的领跑者。

 

爱折腾的少年

舒强在高中时就是个爱折腾的孩子。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在尽情享受那个难得的没有任何负担的暑假时,舒强却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因为他的高考成绩非常好,所以他决定办个辅导班。而他对只当个家教没兴趣,既然决定做,就要成规模。为了招募到更多的学弟学妹来参与,他找到了学校的广播站,借助广播站发了个通知,他要搞一个“优秀学长的学习经验分享会”,在分享会上,他现场讲了一堂数学课,反响很好,当场就有23名同学报名参加了他的培训班。每小时收费20元,既低于市场价格又教得特别认真,很快舒强就在学弟学妹们中间有了口碑。于是在高考后的这个暑假,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小试牛刀的舒强非常想把这个培训班做大做强,甚至希望将来自己能够有一个团队来招募更多的学生。但是在进入同济大学后,他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跟高中完全不一样,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大一的他一下子参加了很多社团,像魔术社、武术社、航模社等等。尤其是航模社,当他第一次看到学长自己设计的飞机,自己遥控能够把它飞到天上去,觉得特别震撼。经过一年的努力,舒强也做出了两架飞机,一个是航拍机,它在飞到空中后,可以拍摄地面上预先画好的圆,并且要让这个圆在照片中是完整的,面积要尽量大,这样它得到的分数就越高。第二个是载重机,三公斤的飞机看谁能够载重更多,在空中再把它载重的水袋投下来,投得越准,分数就越高。对于当时还是一个大一学生的舒强来说,这都是难度很大的,但在这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舒强越来越发现了自己的强项。

 

  • 舒强:因为我读大一的时候是在同济大学的本部四平路校区,到大二就搬到了新校区,嘉定校区,这两个校区距离非常远,后面就没能继续再去参加本部航模社的活动了。当然说实话,我作为一个学汽车专业的,搞飞机好像是不务正业,所以后来就开始搞车队了。但是这中间我还做了一个大学生的国家创新项目,叫汽车飞机,就是把飞机和汽车结合在一起。
  • Z星探:低空飞行。
  • 舒强:对,它可以在地上跑,把它翅膀展开来,这个时候它就可以飞起来,低空飞行,平时收起来就像个汽车一样。在一些拥堵或者说有道路损坏、碰到了塌方或者是泥石流,可以把它飞过去,它也可以用于救援这样的一个场景。当时我们把这个东西搞出来,也觉得很有意思,再往后面就是专注于搞汽车了,要搞自己的主业了。

 

我有一个造车梦

在从小就喜爱物理的舒强眼中,汽车是工业皇冠上最顶尖的明珠,集几万个零部件于一身,还能安全地跑起来,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非常笃定地写下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并且从大二直到硕士毕业,他把六年的时间都倾注在了同济大学方程式赛车翼驰车队上,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的折腾再也没有离开过汽车。六年中,他从队员做到了底盘部部长,再到车队队长,最后成为了指导老师。他也成功地把原本成绩垫底的车队干到了世界级比赛的前三名。不论是技术研发、团队管理还是资金筹集,这支车队带给舒强的是全方位的成长。

舒强代表同济方程式车队参加比赛

 

  • 舒强:对这个车队我是特别有感情,其实后来我的创业,我也特别感谢车队的这一段经历。可以这么说,大多数我们的同学如果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车队训练的话,我们光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得很好,哪怕考试都考了90分,100分,要真正地把这些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怎么把它变成一个零件,变成一个系统,再变成一辆整车,让它跑出一个很好的性能来。说实话,大学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也同样的,我在做这些智能刹车系统、智能转向系统,也是汽车上非常高精尖的零部件,在车队里的这套历练,就让我有了这样的一个信心。搞车队过程中,还有很多自学的知识,光靠我们课程体系里面的那些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历练过程,对于我后面的创业其实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帮助。
  • Z星探:毕业之后有想过进入大厂工作吗?
  • 舒强:对,我们的同学,包括之前的师兄师姐们,大多数也都是进入到世界500强的这些车企或者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去工作,我也是按照这条路走的。我在读大四的时候,我们是五年制,大四的暑假,我就去企业里面暑期实习。
  • Z星探:感受怎么样?
  • 舒强:去了之后我就发现这种大厂分工太细了,我到里面去其实就是个螺丝钉,我在里面待了两个月,我之前学到的那么多的知识技能,我发现大多数都用不上,因为这个工作的权责范围非常专业化,或者说非常狭窄。我就想我这么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东西,用不太上,跟其他同学相比好像也不能体现我很多的优势出来。后来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再干一些让我觉得更加有挑战性的工作。
  • Z星探:就想继续折腾。
  • 舒强:继续折腾,对的。

 

创业九死一生,而我依旧折腾

在同济大学方程式车队的经历,不仅让舒强学会了将书本上的理论变成现实,还锻炼了他调动各方资源全力做成一件事的能力。早在2016年,舒强就和小伙伴们用自己制造的方程式赛车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造车大赛,并且获得了优胜奖,同时也非常意外地获得了投资人的关注,想要投资他们做整车。于是他拉起一个团队开始创业,但却因为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对产业也缺乏理解,在折腾了大半年之后,他第一个汽车创业项目宣告失败。

这次的创业失败,给舒强留下很大的阴影,他不敢马上开始下一次创业了,那个当初敢造整车的他,现在连零部件都不敢做了。舒强开始徘徊,在他最焦虑的时候他请教了很多学长,学长们都说汽车是资源性行业,一个学生很难做成。在犹豫和纠结了一段时间后,他最终还是自己说服了自己,决定继续折腾。因为他坚信此时正是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窗口期,时不我待,如果不破釜沉舟,很可能就错过了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开始了第二次汽车创业,也就是今天的同驭汽车。

曾经做了车队多年底盘部部长的舒强这次从最熟悉的领域下手。他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的底盘必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要从由人用手打方向盘、用脚去踩油门、刹车这种方式变成用信号线发指令,通过控制器让自动转向、悬架、驱动系统能够响应它的指令。而线控底盘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竟然想在这个领域杀出重围,这种看似“异想天开”的举动从一开始便不被资本市场接受,几乎没有投资人愿意投钱给同驭。在经历了两年的艰难融资后,舒强才终于融到了1550万,但这笔钱对一个造车公司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很快,公司就面临了现金流的断裂,更大的困难还在等待着舒强。

 

  • 舒强:白天我就去外面融资,去见投资方,背着个双肩包,一早就出门了,可能到晚上十点钟才吃到今天的第一顿饭,以前经常是这种状态。这120天的时间,我大概见了100多家的投资机构,只有两家投资机构对我们这个事情感兴趣,那么后来这两家投资机构打算投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尽调,最后它去上会,结果很不幸,上会结果是被否掉了,说不能投。
  • Z星探:好不容易有一个愿意看的。
  • 舒强:对,领投方不能投了,那时候我感觉真的要完蛋了,叫屋漏偏逢连夜雨,但是比较好的就是上帝给你关上一个门的时候,还给你另外打开了一个窗,就是跟投房,他还愿意投。但是估值我们要重新谈过了,就从当时我们2.6个亿的估值,给我砍掉1个亿,说1.6个亿,那个时候其实我没有什么愿意不愿意,这个时候我其实我只能接受,对不对?跟他拉扯来,拉扯去,最后加了一千万,从1.6个亿提到了1.7个亿的估值,把这一轮融资给搞定了,我们融了一笔钱进来,当时真的是救命钱,这个钱进来其实也不够的,一进来就很快就花完了,马上开始又融下一轮去,所以当时状态就是这样,天天都是不敢停止半步,停歇半步。

 

农村包围城市,不断打小胜仗

钱是续上了,但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产品实现量产后又该何去何从?市场会给舒强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机会吗?汽车线控底盘作为关键零部件,人命关天,汽车大厂都更愿意把它交给拥有丰富资历的团队去做。而舒强的团队基本没有人经历过完整的落地过程,甚至在他介绍产品时,常常是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被拒绝了。

但舒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想既然成熟的整车品牌不用我们,那我们不如换个策略继续折腾?他打算农村包围城市,主攻小体量的智能驾驶无人小车。2017年,正值无人驾驶刚刚起步,那些也还在不断打磨的无人驾驶小车成了舒强眼中最合适的搭档。正是通过这一辆辆无人车,同驭不断迭代升级,让产品越做越好,团队也越来越自信。在攻下了“农村”市场后,舒强再次开始向“城市”发起攻势。想来想去,这一次南昌小伙舒强选择了从家乡品牌江铃汽车入手,他要在整车上证明自己的产品性能与实力,真正打开局面。

舒强和一同创业的兄弟们

 

  • 舒强:我认为一个团队他必须要不断地打小胜仗,他才能够有信心。所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无人车“农村”的市场,我们去把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产品都进行了很好的历练。当然了,我们不能一直在农村转悠,对吧?我觉得做得有一定的基础了,我就想还得要去城市,去打城市一样的。
  • Z星探:顺利吗?
  • 舒强:肯定不顺利,因为毕竟我们的经验、人脉,各方面都是很欠缺的,那我想这个时候要集中优势兵力,集中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确保首战必胜。
  • Z星探:聚焦。
  • 舒强:聚焦,所以当时我就想,哪一个城市或者说哪一个整车厂是我们最有可能把它攻下的,我们就要集中火力就打这一个,最后想来想去选了江铃。因为我老家是南昌的,江铃在我们南昌,我的导师也是南昌人,我想这边至少我们的人脉关系会多一些。所以我们就想一定要把江铃打下来,这个过程说实话也很难。对于人家来说,他也是一开始选的都是其他大公司的产品,那我们同样就接了他的一些这种小批量的改制,这种项目就做个几台车改制,那个时候别人大公司都不愿意接,都是亏本的买卖,那我们就去接,我们给江铃连着大概做了4次这种改制项目,他们对我们同驭的认可度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从原来很质疑,到后面发现给他改制的车其实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参加各种无人车比赛,从来没出过问题,而且还经常拿奖。所以后来他真正有了第一个量产项目的时候,我们去积极争取,后面我们是顺利地把这个车型给拿下来了,这个就是我们同驭在量产车型上第一个项目。

 

我们问舒强,经历这么多艰难险阻,到底是什么一路支撑着自己走过来?他依旧非常乐观地对我们说:“虽然创业路上也遇到了很多贵人,他们的帮助对同驭非常重要,但是要说支撑我的人归根结底还是我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能为一件事拼尽全力到什么程度”。而在这种拼尽全力的过程中,舒强特别想感激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大家常说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从读书到创业都在上海的舒强对很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创业之初的舒强曾代表嘉定区参与上海市创业新秀比赛,因为当时准备得不是很充分,产品也不够成熟,最终被淘汰了。比赛结束后,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老师们依旧很看好舒强这支有潜力的团队,在他公司发展初期不断给予创业辅导和关键性的帮助。时隔两年后,舒强再次带着他的产品参与创业比赛,通过区级海选、市级优选,最终晋级决赛,并获得“第七届上海市十佳创业新秀”称号。让舒强最念念不忘的并非荣誉本身,而是上海这片沃土给予像他一样心怀梦想“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陪伴和鼓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润物无声的支持,才让他和同驭的未来有了无限的可能。

就在我们结束采访后的第三天,我们收到了来自舒强的好消息。同驭汽车完成了超过5亿元的B轮融资,有七家整车大厂资本入局。舒强说,生命不息,自己的折腾就不会停止。他要继续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从大到强,最终实现走出去而继续努力。折腾,让他的飞驰人生变得无比精彩。

 

制作人:陆熠欣

制片人:常瑜

编 导:辛梓

采访人:辛梓

撰  稿:辛梓

编  辑:秦妮

摄  像:沈赐韵 顾伽奇 崔晓晟

后期剪辑:杨先珩

音乐编辑:蒋孙寅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