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碳中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亨斯迈:把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与价值创造中

第一财经 2024-04-24 19:58:16 听新闻

责编:计亚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特殊及特种化学品企业,亨斯迈的可持续“碳”索不曾停步。4月22日,第二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发布,亨斯迈荣登榜单,凭借长期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实践,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与践行者。

亨斯迈环境、健康、安全与卓越制造高级副总裁兼集团可持续发展官Brittany Benko表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安全运营。同时,集团持续向“2025愿景”目标迈进,采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和运营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社会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连续12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记录着这家跨国企业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上的探索足迹与实践成果。根据2023年9月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亨斯迈集团“2025愿景”整体实现进度完成50%,碳排放进一步减少5%,总废弃物产生强度降低,并发布了20份产品安全概要。在集团“碳中和、循环经济、化学品和材料安全”三大可持续长期目标指引下,亨斯迈通过创新性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数亿吨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助力住宅和建筑节能、实现飞机轻量化、促进交通电气化、支持风力发电、提升燃油效率,协力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让可持续发展真正“可持续”

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愿景和目标之上,更关键的还在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地。

亨斯迈集团在全球约25个国家运营超过60个生产、研发和经营机构,其业务包括聚氨酯、先进材料和功能产品三大事业部。其中,全球领先的MDI基聚氨酯业务线专注于为下游市场开发创新的差异化产品,包括节能保温材料,汽车用轻质高性能材料、床上用品和家具用软泡、鞋材、胶粘剂和弹性体等。

经过30多年的本土化耕耘,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对于让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有着清晰且坚定的看法。他认为,企业不能为了表面的可持续发展而做可持续,必须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以及价值创造中,而这种价值创造是可衡量的。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在商业世界可持续,并得以一步步实现可持续的长远目标。

亨斯迈的实践提供了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价值并行的典范,也彰显出可持续本身包含的商业动力——如果能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起与企业所在行业特点、企业经营特征、企业发展阶段、技术和商业进步阶段相匹配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就能“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好”“活长久”。

潘律民强调,企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创造极为重要。亨斯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收获了持续的商业价值。在这背后,一方面需要把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整合起来,以全新且系统的价值衡量方法代替以单一利润指标衡量企业表现的传统方式,并将此作为企业经营方针的基准来制定企业的战略和行动内容。另一方面,在沿着可持续商业战略方向确立行动内容时,则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聚焦那些社会和环境治理问题。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认为,亨斯迈的做法是把企业的“核心价值、主打领域、关键技能、综合资源”与重大社会环境议题相互映射之后甄别出实质性议题,将实质性议题的解决方案与社会痛点、市场机遇、行业生态、应用场景、价值衡量及商业模式六个维度的考量整合起来,形成了具体可落地的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

根据他的观察,亨斯迈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内容落实在了四大领域,即原材料、产品组合、废弃物、运营,并采用了四种技术和商业相结合的路径方法,将上下游原材料物尽其用法、产品组合价值调整法、废弃物再利用法、生产运营中碳足迹降低法融入商业活动中,构成了亨斯迈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实现持续性价值创造的矩阵。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把供给与需求融合在一起做整体性规划,把生产与使用(包括消费)打通后进行场景式设计,从而拓展和延伸出增长与发展的空间,收获了包含企业自身、客户、消费者和生态环境等相关方在内的效益回报。

赋能产业链助力低碳生活

今年3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等更新改造、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等要求。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彰显出,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向,并将形成大规模更新改造的效应。

基于循环经济,亨斯迈利用回收PET塑料化学循环再生技术生产出TEROL®泰络优®再生聚酯多元醇,可作为各类聚氨酯产品的原料。亨斯迈集团全球每年回收的PET废塑,相当于14.4亿个500毫升的PET塑料瓶,用于生产建筑保温材料、合成革、纺织纤维、家具海绵、工业胶粘剂等应用类产品。

“我们大量的商业机会都是在跨界中获得的。”潘律民表示,亨斯迈通过不断赋能产业链价值,并主动寻求跨界的融合,让创新探索加速从上游材料端向下游制造和应用端延伸,从而将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融入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从绿色纺织到食品保鲜,从节能建筑到低碳出行,都不难看到亨斯迈的身影。以循环环保原材料为核心,亨斯迈通过持续升级焕新聚氨酯四大可持续创新解决方案,为现代人低碳生活的“衣食住行”保驾护航。

其中,在纺织领域,亨斯迈通过纺织与鞋材解决方案,打造优质且低碳的织物纤维、人造革与鞋材,助力纺织业减碳;在食品保鲜领域,亨斯迈通过冷链保温系统与无溶剂软包装复合胶粘剂,在食品运输、储存、包装的多个环节守护食品安全与行业低碳运营;在建筑领域,亨斯迈推出低碳节能新材料平台,汇集保温夹芯板、节能系统门窗、喷涂保温泡沫、气密胶等全方位聚氨酯低碳建筑产品,降低建筑运营能耗,支持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升级;在交通与运输领域,亨斯迈的聚氨酯材料为交通业电气化提供轻量化且安全舒适的低碳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保温隔热技术让能源存储与传输实现更为高效。

在已从增量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的建筑领域,亨斯迈持续用创新挖掘商业价值,向着近零能耗建筑跑出了加速度。其中的一大步,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现状与特点推出了低碳节能新材料平台。

潘律民提出,在欧美市场,亨斯迈三分之二的聚氨酯产量都被作为建筑保温材料使用,但在中国这个比例连10%都不到。根据测算,中国建筑行业MDI(生产聚氨酯的原料)的人均用量只有0.3千克,对比美国的2.5千克和欧洲的2.0千克,相差数倍。这一方面因为此前中国建筑节能要求尚不够高,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更加重视防火的相关指标。而“律茵永筑”低碳节能新材料解决方案平台可以更好地匹配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需求。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中科院的数据表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不仅仅来自于建筑材料,也关乎建筑运行。其中,建筑运行环节的碳排放量在全国碳排放的比重高达21%,主要的降碳途径就是推广低能耗建筑。然而,要做超低能耗建筑,不可避免的是能耗的减少和成本的增加所产生的一对矛盾。当节能达到一定的标准节点,增加的成本可能就不符合社会综合效益。

对此,潘律民表示,亨斯迈的做法是通过化学创新技术尽可能压低增量的成本,放置于一个可控的范围,然后随着传统能源价格在转型中逐步增加,让绿色新材料的成本相较基于化石能源生产的传统材料更具优势,进而在整个生命周期循环中做到有益、划算,最终成就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持续向下游延伸,亨斯迈有望从聚氨酯材料生产企业转型成为建筑部件及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而这些创新技术致力于让整个供应链乃至生态链上的所有相关方受益。以建筑墙体为例,在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要求下,亨斯迈的B1防火级夹心保温板采用了泰络优®再生聚酯多元醇为原料,相较于现有的聚氨酯夹心保温板,这款保温板的厚度减少了20mm,同时让开发商去除了30mm的XPS内保温层并简化墙体结构,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并将居民居住的建筑墙体厚度减少50mm,增加1%额外空间之外。从碳足迹的角度来看,由于采用化学循环技术生产的泰络优®再生聚酯多元醇为原料,这款保温板的碳足迹比现有聚氨酯保温板降低了46%。

潘律民关于可持续发展清晰的思路,支撑着整个团队贯穿始终的每一步踏实行动。他总结说,以实现企业自身碳中和为基石,亨斯迈一直在做也将持续做的,就是通过循环科技赋能与产业链价值联动,精准发力、韧性成长,为推动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经济体发展贡献力量。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