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郑永年:中国经济政策的思想根源及其错位(节选)

联合早报 2016-10-26 14:46:00

作者:郑永年    责编:孙维维

没有有效整合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导致了目标和手段的不一致性,也经常导致经济政策的错位。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强调要通过产业升级等举措进一步发展制造业,把国家提升成为制造业(而不仅仅是加工业)强国。政府也制订了相关的工业发展规划,同时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仅解决就业问题,也扩展社会创新的基地。为此,政府鼓励金融业包括互联网业的发展,意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不过,政策的执行结果表现为经济的过度金融化和过度互联网化,至少在一些地区如此。改革目标是发展实体经济,但结果走向了人们所说的“脱实向虚”。金融经济(包括互联网金融)本来是为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工具,但因为种种原因,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了金融业和互联网业,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业也是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中国房地产的过度市场化。

政策执行考量不足

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很典型的案例。如果没有国有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人们很难理解当代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但国有企业必须改革以提高效率,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共识。唯有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把市场引入国有企业,才有可能提高其效率。今天,无论是国有企业的“去产能”政策还是PPP(混改)政策,都是为了减低垄断,提高效率。不过,到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做强做大”成了一种意识形态,阻止了地方官员对国有企业的有效改革;相反,一些政府官员不仅不想改革国有企业,反而采取各种行政举措来保护过剩“产能”,更不想让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领域,使得地方层面国有企业的改革举步维艰。

经济思维互相矛盾

尽管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共存,但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整合而使得它们一致,它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发生各自的影响。这就导致了目标和手段的不一致性,也经常导致经济政策的错位。例如根据理论设计,在经济领域,应当引入更多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尽管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私有化)但在很多经济领域尤其是国有企业领域,市场化遭遇到有效的抵制,政府仍然保护过度;同时,社会领域不应当自由化和市场化,政府应当起“更好”的作用(三中全会的提法),但在社会领域,因为没有任何力量的抵制,导致过度市场化。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发展阶段的错位,即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西方的金融经济;经济结构的错位,即中国的制造业和西方的服务业;实体经济和新经济的错位,即实体经济被新经济(互联网等)所制约得不到发展,而新经济占据过多的经济空间,导致实体经济的空洞化。

如何来解决经济政策的错位问题?第一是要发展出一种统合的、更趋平衡的经济政策思想。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如果整合得好,可以促成更有效的经济政策,既实现效率,也实现公平。第二是要强化政府的规制功能,政府通过规制而非直接的干预来促成平衡的产业政策。第三,鉴于中国是一个类似整个“欧洲”那样的庞大而差异性极大的经济体,可以容许不同省份施行不同的发展模式。例如,要和西方竞争,中国必须发展出强大的金融和互联网,但切不能把一个政策“一刀切”地实行于整个国家。差异性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市场经济原则和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同时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避免过大的波折。(郑永年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原文刊登于2016年10月25日《联合早报》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