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公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眼里的光|对话文化守护者之壁画医生

第一财经 2023-06-05 21:42:06

作者:彭佳    责编:沈晴

“眼里的光”邀请了四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与敦煌研究院里的同领域“友人”进行对话,本文是第一篇。
“眼里的光”第一篇:《壁画医生》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敦煌,已然成为丝路的瞩目焦点,莫高窟更是全球粉丝心中圣地。很多年轻人也许不知道,莫高窟身上也曾有“时代的伤痕”:在它1650多年的历史中,有近400年无人管理。

从荒漠遗迹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范,近8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源于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扎根大漠、薪火相传。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择一事,终一生,以超出常人的努力与坚持,克服了飞沙扬砾、物质匮乏等种种困难,最终让莫高窟永久保存、利用变成现实,让敦煌石窟艺术被全球更多人认知与热爱,让敦煌学再次熠熠发光。

敦煌的守护者给予公众的感动,不仅仅是一种油然而起的尊重,更是一种跨界的精神传承。千年历史里留存的美丽,是这条丝路上“人”之大成。每一个靠近石窟的人,都被时间塑造过的作品“再度塑造”,获得了心的平静。艺术的力量经由他们的眼,流淌过他们的手,变成了当代的作品或者生活方式,影响着更多的人。

2022年,在“壁画医生”事迹的感召下,普瑞眼科(集团)给敦煌研究院旗下一院六地千名职工进行免费眼健康检查,提供定额免费手术、免费配镜,呵护他们的光明。并且邀请了四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与敦煌研究院里的同领域“友人”进行对话。他们为了同样的梦想而眼里有光,他们也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更加坚信信仰的纯粹与可贵。

“文化保护需要几代人的付出加全社会的努力,它需要有深厚的公众认知和更加广泛的公众参与。我们不想去一味谈人的奉献和牺牲,而是挖掘梦想对人的驱动、艺术对人的滋养、事业心对人成长的帮助。我们感谢文化领域每一位专业人士的付出,我们看得到他们眼里的光。我们也想说,我们不仅看到了敦煌研究院,我们还看到了每一个闪光的匠人。”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理事缪惠琴说道。

“在敦煌,普瑞眼科的刘红山院长与我们的文物修复专家樊再轩在九层楼前对话,苏绣传承人姚红英与临摹师关晋文在画室交流指尖技艺,当代艺术家胡军军和雕塑师李林在涅槃窟观心自省,青年艺术家苑远与丁小胜在党河边认真讨论文物保护的数字化未来,都是别开生面的互相学习,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另一种生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华庆对这次“交流型对话”给予了高度评价。

“眼里的光”公益项目发起者普瑞眼科则持着很朴素的想法:“他们是敦煌的守护者,而我们愿守护他们眼里的光。”


第一篇:壁画医生

鸣沙山1700余米的断崖上有735个洞窟,在战乱劫掠与风沙侵蚀中幸存下来,这既是无比珍贵的馈赠,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科学保护和及时修复,方可世代传续。樊再轩,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壁画修复师,从业42年。刘红山,普瑞眼科角膜移植专家,从业30年间使近万名患者重拾光明。

文物修复专家樊再轩老师(左)与普瑞眼科的刘红山院长在石窟前对话

2023年2月,刘红山带领医疗志愿者队伍,参与了“你守护世界敦煌,我守护你眼里的光”关爱文物守护者行动,为敦煌研究院1000余名职工进行眼健康检查。

樊再轩说:“我们从事的职业和医生一样,人会生病,壁画同样也生病,我们做保护修复的人要找到最恰当的保护材料去给壁画进行修复。我们的手要特别稳定,有时候洞窟里的光线比较弱,修复的时间、灯光的要求比较严苛,对眼睛有非常大的考验。”

“我的主要工作是做角膜移植,就是用健康的角膜置换病变的角膜,帮助病人恢复视力。对眼科医生来说要求手要稳,尺度、分寸一定要把握得非常好。”刘红山的工作和“壁画医生”非常相似,都是在珍贵的地方谨慎地“施工”。

刘红山觉得保护好壁画保护人的眼睛,就是保护了壁画:“我们愿意用我们的专业来共同守护石窟艺术。我和樊老师从事的工作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的病人会说话。但我相信对于樊老师来说,他的壁画也是会说话的。”

樊再轩也认可这种观点:“壁画修复师的要求和外科医生、眼科医生等其他医生都是一样的。要有很好的定力:心要定,手要定要稳,要耐得住。我很相信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时光流转中,壁画医生们在方寸之间施以妙手,守护千百年前的理想净土与生活画卷。普瑞眼科医生跨越万里山海的阻隔,守护大漠石窟中的壁画医生们眼中的光明。

(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